古崗樓位於舊金城東南方,建於民國五十三年,碧瓦紅牆,古色古香。
原是先總統 蔣公因喜愛此地,故將古崗湖北岸墓園拆除改建為古崗樓。
相傳蔣公每到金門,必來此湖邊坐望沉思。
而每逢中秋佳節,這裡也是國軍弟兄們賞月與辦晚會的最佳地點。
這是一座天然兼人工的湖泊。
在古崗樓可以看到對面梁山(獻台山)的紅字石刻"觀止"。
倆佬在古崗樓後,接下來的行程就是到對面賞三級古蹟"漢影雲根碣",及走梁山步道。
一般自助遊客,都會將翟山坑道連成一線來走。
但之前,倆佬對金門觀光公車的一日遊很好奇,就去參加了,而其中翟山坑道即為行程
之一,所以翟山坑道今日就未重遊,會另篇再敘。
#搭觀光公車也有遺珠之憾,因古崗樓的這些景點,只是路過簡單介紹一下而已。
倆佬已經從古崗樓來到梁山(獻台山)>>>
涼亭後方,就可看到,明崇禎進士董颺先所題的草書「闢沌」二字,字跡堅挺秀拔。
而董颺先為鄭成功夫人─董太夫人的叔叔,亦為當地人。
漢影雲根碣石對面有明朝遺臣諸葛倬。
詩前誌序:「監國魯王遵澥而南,駕言斯島,揮翰勒石,為『漢影雲根』四窩字,意念深矣。
碑碣乃是明永曆八年(1654)八月以前,魯王寓居金門時所刻。
國家三級古蹟
漢影雲根碣,位於金城鎮古城村古崗湖南側的獻臺山(土名東紅山)上,是明監國魯
王朱以海所御題鐫刻之碣石,由於該石已經崩落,四個字中的「根」字已不見,只留
下「漢影雲」三個大字倒立地上。
民國五十九年,由社教館仿拓四字於真蹟石塊對面的另一巨石上。
監國魯王監督南明失敗,鄭成功迎於此。
魯王四處遊歷,在獻臺山上觀大陸思明州,而題「漢影雲根」四字,
意為魯王思念江山故國,而追隨之文人亦在其下刻字記述此一過程。
魯王朱以海,字巨川,號恒山,又號常石子,為明太祖朱元璋第九子荒王朱檀的第十
代孫,生於明萬曆四十六年戊午(1618),永曆十六年(1662)薨於金門,享年四
十五歲。魯王生前抗清復明,輾轉東南沿海,長達十八年,其間除了離開兗州到浙東
,以至任監國,前後共七年,又駐南澳三年以外,寓居金門累計八年之久,在島上留
下了不少遺跡,其中以漢影雲根碣最能代表他的慨然之氣。
梁山步道入口就在涼亭旁邊的石刻"漢影雲根"左邊小路。
梁山,位於古崗湖畔,當地習稱「紅仔山」,部隊進駐後,
於東西側設有砲陣地,於是區分為東紅山、西紅山。
東、西紅山皆留有南明重要歷史遺跡。
東紅山上,有南明魯王手題之「漢影雲根」,而魯王最後則葬於西紅山腳。
梁山步道登頂,就可抵達石刻"觀止"。
站在梁山上,可以看到古崗樓及聚落,景觀寬闊遼遠......
"大小金門15日"